石缝里长出“金银茧” 稻田游来“致富鱼” ——广西靖西市南坡乡的生态奔富路纪实
时间:2025-07-28 13:51:30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广西靖西市南坡乡地处石山区,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干旱区。2017年,被自治区定为“石漠化地区桑树生态治理修复试验示范基地”,全乡的耕地面积中大部分为石旮地,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产业难以发展,南坡人不畏艰难困苦,闯出一条“战天斗地、石缝求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南坡精神”之路。实现了“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鱼双赢”的生态发展之路,桑蚕与稻鱼两大产业如同双轮驱动,载着山区群众驶向小康。
智能蚕房里的“银丝革命” 石缝间织就脱贫路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广西靖西南坡乡底定村的智能蚕房里已亮起暖黄的灯光。养蚕大户黄振京正盯着手机屏幕,指尖轻点间,蚕室内的排风系统与除湿设备便自动启动,将温湿度精准控制在25℃与75%——这是他带领村民探索的“互联网+养蚕”新模式。
“以前靠天养蚕,温湿度差一点,蚕茧质量就打折扣,现在六大智能系统24小时监控,小蚕长得比以前均匀三倍!”黄振京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2023年,南坡底定种桑养蚕协会会长黄振京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是百色市乡土人才唯一获得者。
覃正勇是南坡乡达腊村村民,现有桑园面积45亩,养蚕58张,年收入达18万元,他在蚕房安装了机械自动化轨道设备,从投喂桑叶、喷洒药物,上架吐丝等流程都在这套设备上完成。
“现在,蚕农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遥控养蚕,1个人就能护理30张,共育时间从20天缩短到15天,茧子单价还涨了。”覃正勇说。
近年来,南坡乡通过开办新型农家课堂,加大对蚕农种桑养蚕技术指导,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桑园规模和蚕丝品质。如今,曾是石漠化严重的贫瘠山区,村民在石缝里刨土栽桑,荒山染成了绿洲,蚕茧也成了群众增收的“金疙瘩”。
截至目前,靖西市共有桑园14.01万亩,预计鲜茧产量达1.59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仅南坡乡桑园面积就有4.02万亩,年产值预计1.8亿元。
稻田里的“黑色黄金” 一条鱼激活乡村产业链
在底定村的稻田里,另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村民们挽着裤脚在稻田间穿梭,将全国独有的黑鲤鱼放养。曾几何时,底定村的稻田养鱼只是“自给自足”的副业,分散饲养、缺乏技术,好鱼卖不出好价。2018年,南坡乡底定村由村民黄振京牵头建了15亩黑鲤提纯复壮基地,用太阳能诱虫喂食,筛选出适应山地气候的品种。
2021年11月,“山地稻鱼复合系统项目”靖西黑鲤荣获农业农村部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婻波鱼”成功注册商标,还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身价倍增。更让村民惊喜的是,黄振京争取到“山地稻鱼复合系统项目”资金,把田埂加高加固,开挖鱼沟,建成1800亩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向全市19个乡镇供应300万尾鱼苗,以“古法种稻、新法养鱼”为基础,成功探索新型高产稻鱼、稻螺、稻虾等“稻+”共生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亩稻鱼综合种养产值约5000元。极大地拓宽了群众和村集体的增收渠道,让“粮渔双赢”的模式成了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作者 何彪 高青兰)
相关文章
- 入选全国典型消费新场景,重庆这3个案例“新”在何处?
- 解锁鄂西小镇清凉密码 ——巴东县绿葱坡镇全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 泉州台商投资区:千年古街焕新颜
- 礼嘉镇:三产融合促发展 葡萄小镇谱新篇
- 鄂州西海湾康养小镇与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
- 在乌兰哈达,“盘活”一座火山
- 黄土塬“暖心姐”:情系桑梓守护农庄一砖一瓦
- 焦点访谈|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焦作交出“景美、业兴、民富”新答卷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龙门客栈”车马来
- 借“龙”生财传非遗
- 这场国家级垂钓大赛如何激活皖东小镇“振兴密码”
- “文旅+烟火气”解锁跨界新场景 古镇“小而美”激活假日“大流量”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