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适地”+“以地适种” 张家口53.18万亩盐碱耕地实现良种全覆盖
时间:2025-07-28 13:05:04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7月18日,在沽源县白土窑乡四道营村的大片盐碱地里,翠绿的藜麦苗长势喜人。
张家口市目前有盐碱耕地53.18万亩,主要分布在沽源县、康保县、阳原县、宣化区等9个县区。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和新模式,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强耐盐碱良种推广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该市现有盐碱耕地已实现耐盐碱作物良种全覆盖。
科学治理、综合施策,分区域开展盐碱地治理改良。该市在轻度、中度盐碱地,采用灌溉压碱、挖沟排盐、抽咸补淡、覆膜穴播、农牧轮作等技术模式,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设施栽培、暗管排盐、营养基质栽培等技术模式,改造“不毛之地”。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改造盐碱耕地4.17万亩,今年计划再完成3万亩盐碱耕地改造提升任务。
盐碱地开发利用,“以种适地”筛选培育耐盐碱优质作物是关键。该市在张北县和阳原县分别建立了盐碱地引种圃实验基地,开展耐盐碱资源及品种鉴定筛选、新品种选育、盐碱地栽培技术优化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共试验耐盐碱品种280余个,筛选出藜麦、燕麦、向日葵、玉米、高粱等52个适合当地盐碱地种植的优质作物。
该市还借助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优势,强化耐盐碱作物种业技术攻关,成功选育出“冀藜3号”“坝莜1号”“华润361”“张杂谷19号”等多个耐盐碱作物优良品种。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张家口市积极探索盐碱地多元化治理利用方式。张北县开展盐渍化草原修复治理试点,尚义县开展盐碱经济林种植示范试点,有效恢复林草生态功能;怀来县在中度盐碱地带“挖塘降水、以渔治碱”,构建水稻与鱼、虾、蟹等综合种养模式;怀安县通过客土置换等技术模式,发展耐盐碱玲珑圣女果种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张家口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综合治理模式,培育12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227家规模经营主体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集中打造了蔚县贡米、阳原杂粮等8个盐碱地区域公用品牌。沽源县成为华北地区种植规模最大的藜麦生产加工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谷麦郎”“花藜”等系列盐碱地特色农产品打入京津沪等大城市商超。(河北日报记者 郭晓通)
-
上一篇: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相关文章
- 入选全国典型消费新场景,重庆这3个案例“新”在何处?
- 解锁鄂西小镇清凉密码 ——巴东县绿葱坡镇全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 泉州台商投资区:千年古街焕新颜
- 礼嘉镇:三产融合促发展 葡萄小镇谱新篇
- 鄂州西海湾康养小镇与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
- 在乌兰哈达,“盘活”一座火山
- 黄土塬“暖心姐”:情系桑梓守护农庄一砖一瓦
- 焦点访谈|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焦作交出“景美、业兴、民富”新答卷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龙门客栈”车马来
- 借“龙”生财传非遗
- 这场国家级垂钓大赛如何激活皖东小镇“振兴密码”
- “文旅+烟火气”解锁跨界新场景 古镇“小而美”激活假日“大流量”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